粗糙輪廓一體機融合粗糙度測量與輪廓掃描功能,為工件質量提供精準數據支持。其測量精度與重復性高度依賴規范操作。掌握
粗糙輪廓一體機的科學使用步驟,是確保各部件高效協同、數據可靠的保障。

第一步:環境準備與設備調平
將設備置于穩固、無振動的工作臺,遠離強磁場、氣流與陽光直射。檢查環境溫度(建議20±2℃)與濕度(40–60%)。調節設備底部可調支腳,使用高精度水平儀校準,確保主機水平,防止測量傾斜誤差。
第二步:開機自檢與系統初始化
接通電源,啟動主機與控制軟件。設備自動執行零點校準與傳感器歸位。觀察探針是否處于安全起始位置,無卡滯或碰撞風險。等待系統自檢完成,確認各模塊通信正常。
第三步:探針選擇與安裝
根據工件表面特性選擇合適探針:
粗糙表面選用較大半徑(如5μm);
精密鏡面或微結構選用小半徑(如2μm)。
小心安裝探針至測頭桿,確保鎖緊牢固,避免松動。檢查針尖無破損或污染,必要時用專用清潔液擦拭。
第四步:工件裝夾與定位
將待測工件牢固固定于工作臺或專用夾具中,防止測量過程中移動或振動。調整工件位置,使待測區域與探針掃描方向平行。使用千分表或光學對準儀輔助定位,確保掃描路徑準確覆蓋目標區域。
第五步:參數設置與測量執行
在軟件界面選擇測量模式:
粗糙度測量:設定評定長度(如5倍取樣長度)、濾波方式(高斯濾波)、截止波長等;
輪廓測量:設定掃描長度、分辨率、觸針提升高度等。
確認參數無誤后,啟動自動掃描。探針沿導軌平穩移動,實時采集表面數據。避免觸碰設備,防止干擾。
第六步:數據分析與報告生成
測量完成后,軟件自動顯示原始波形、濾波曲線與輪廓圖。系統計算Ra、Rz、Rq等粗糙度參數,或角度、半徑、直線度等幾何特征。可疊加多個測量結果進行對比分析。生成標準化報告,包含圖像、數據、標準符合性判定,并導出PDF或Excel格式存檔。